返回

愚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燕京酒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多员工听了这凄婉的故事也叹息不已,此时突然有位懂日语的服务员说,“我家在河北石家庄,我们街道离我家不远有一位日本老人叫什么三蒲什么的,和这位日本爷爷说的情况相似,要不我打个电话回家问问。”

    听服务员这么说,那日本老人三蒲友良特别地激动,连声说:“好!好!谢谢!谢谢!”

    大家在边上心情也非常地激动和紧张。电话通过一小时之后,石家庄这边来消息了,确实有这个老人,他是三蒲友良的哥哥。听到这个惊人的喜讯,三蒲友良当场是老泪纵横,在场的员工则是一片欢呼声。

    四

    吴萍也常对员工们说:“我们要招待好高官,要招待好老外,但我们更要招待好我们的中国同胞,他们才是我们最根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须臾也不能离开的上帝,所以我们更要把精力和心思放到他们的身上,研究他们在饮食文化上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口味和需求,适应他们,引领他们,我们的酒家才能获得全方位的成功,这样才能在炊饮行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和在上海一样,吴萍带了厨师吃遍了整个京城,取长补短,了解各种风味特色,然后再进行改革创新,务必把具有燕京特色的最好的菜肴送上来燕京酒家就餐的顾桌上。

    吴萍他们还不嫌其烦,定期征询顾的就餐意见,然后集中顾的建议加以改进,酒家则根据顾意见的质量和可行性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打折就餐或免费就餐,如此顾对提合理化的建议非常地认真和投入,这种做法似乎给饭店增添了不少麻烦,也多消耗了人力和物力,但提高了燕京酒家的知名度,更是大大提高了酒家的效益,其实是件一本万利的大好事。

    吴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能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她的不变就是为顾服务之上的宗旨不变,菜肴的质量上乘不变,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为国人争光的精神不变,而她的变则是因人而变,因事而变,因景而变,因情而变,以有形适无形。

    一晃又过去了三年,吴萍燕京酒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利润每年翻番。小吴颖也已经小学五年级了,因为表现好、成绩好还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在三年级时还跳了一级。学校征求外公外婆有关跳级的意见,外公外婆问小吴颖的想法。小吴颖自豪地回答外公外婆说:“我行,我完全跟得上,为什么不跳级?”说得外公外婆笑了起来,都说她有志气,今后肯定成才。

    小吴颖放暑假、寒假也常常到母亲那里去,一方面看看妈妈,另一方面也可在北京城玩玩,见见世面。小吴颖活泼聪明伶俐,象她妈妈一样,对任何人都非常友善和好。

    她到了酒店,酒店就充满了生气,所以上上下下的员工也都喜欢小吴颖。看到女儿乖巧聪明,吴萍也从心地里喜欢自己的女儿,有时还为以前对待女儿的态度感到愧疚。

    肖风自然也喜欢小吴颖,但奇怪的是小吴颖就是不喜欢肖风。她看到肖风向妈妈献殷勤就感到讨厌,她甚至不喜欢肖风天天到酒家来。肖风来了,她也不给他好脸色看。有时弄得吴萍也很尴尬。

    最厉害的一次是有一天肖风和两个警卫员给小吴颖送来好多吃的和玩的东西,小吴颖居然全部拿到了酒家外,要警卫员拿回去。这个举动让肖风和所有的酒家员工都感到惊谔不已,肖风平添了无限的难堪和尴尬。

    五

    有一天,肖风来找吴萍,请吴萍帮忙。他吞吞吐吐了好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吴萍追问了半天,他才说,山东老家来电话了,说他母亲病危,希望他这个唯一的儿子能回去看她老人家一眼。

    肖风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因病过死了,是他母亲一个人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所以肖风和母亲的感情极深。说到这里,肖风不禁失声痛哭,看到八尺男儿如此伤心,吴萍被肖风的亲情和孝情所感染,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此时,肖风又说,他丧偶已经近六年了,他妈妈说他年纪还轻,一定要他再续娶一个,肖风拧不过他妈,为了不让他妈操心,最近两年来就骗他妈说他已经有对象了,叫他妈不要再操这份心了。他妈果然很高兴,也不再唠叨要他找对象了。

    这次他妈说他回老家一定要把未来的媳妇带给她看看,以了她的心愿。肖风感到左右为难,所以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吴萍能作为肖风的未婚妻和他一同到山东老家去一次,安慰安慰他妈妈。

    吴萍感到非常地为难,但当看到肖风恳切的求援目光,想到病危躺在床上急切地等待游子归来的肖风妈妈,想到肖风平时对自己的关照和照顾,吴萍终于答应了肖风的请求。肖风则喜出望外,异常地激动和兴奋。

    第二天清早,肖风和吴萍就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上车前,吴萍还买了许多礼物,准备送给肖风的母亲和他的亲戚,肖风嘴上劝吴萍不必破费,内心却是非常地感激,心想哪一天真能娶吴萍为妻,这是他一辈子修来的福气,他妈妈可以心满意足了,他也无所它求了。想到这些,肖风心里涌起一种异乎寻常的满足感。

    到了山东肖风的老家,拜见了躺在病榻上

第9章燕京酒家(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